湖北省是农民工大省、大学生大省、兵源大省,常年在外务工经商达1000多万人。近年来,在人社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湖北人社部门把推进返乡创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抓手,努力打造“我兴楚乡、创在湖北”新局面。2015年以来,全省新增25万多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带动就业88.98万人。
一、实施一个行动计划
在原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2018年,省政府出台《全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返乡创业政策再加码、措施再加力。一是提出明确目标。提出2018年至2020年,全省新增返乡创业15万人、带动就业50万人的目标。二是强化政策支撑。为返乡创业者量身打造首次创业扶持、示范奖补、创业平台、税费减免、融资贷款、用地支持及全方位创业服务等“六支持、一服务”,政策凸显“含金量”。对返乡创业人员首次创业的给予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对返乡创业企业在创业示范园区内发生的场租、水电费,给予不超过当年实际费用50%、最高5万元的补贴;对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县、示范园和示范项目,分别给予100万、60万和最高20万元奖补。三是全力推动落地。省政府召开全省返乡创业工作现场推进会,部署大力鼓励引导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打出“我兴楚乡、创在湖北”品牌。各市州均召开返乡创业工作推进会,建立返乡创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推进行动落地。
二、建立一套推进机制
一是建立资金支持机制。从2018年开始,在分配就业补助资金时,把返乡创业作为重要分配因素,每年拿出2亿元支持返乡创业。各地普遍强化返乡创业资金保障,云梦县等设立5000万元的返乡创业基金。二是建立考核督导机制。将返乡创业作为“就业综合指数”的重要内容,纳入县域经济考核和地方党政班子考核。建立了返乡创业情况实名制统计系统和考核机制,强力推进工作落实。三是优化服务保障机制。各地普遍设立返乡创业“一站式”服务窗口,提供创业项目、政策咨询、创业指导等服务。黄冈市成立返乡创业协会,打造在外经商成功人士交流平台。宜昌市开通创业担保贷款网上办,实现1分钟申请、3分钟审批、群众0跑腿、人工0干预。
三、打造一个工作品牌
全省“一盘棋”,全力打造“我兴楚乡、创在湖北”品牌。一是统一推出品牌Log。面向社会征集了“我兴楚乡、创在湖北”的Log,以代表湖北的凤凰与代表乡村乡情的黄色麦穗相组合,希冀返乡创业者结出丰硕成果,提升了品牌影响力。二是统一打出品牌口号。全省各市州都在“我兴楚乡、创在湖北”品牌下统一行动、整体推进,孝感市“我兴楚乡、创在孝感”出台“黄金28条”,黄石市推进“我兴楚乡、创在黄石”,推出住房、用工、培训补贴等一系列优惠套餐,等等。三是统一开展品牌宣传。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在《湖北日报》等媒体上开展广泛宣传。各地通过“人社惠民政策进万家”“就业政策落实服务落地专项行动”广泛宣传,全力推介本地创业、兴业、乐业的良好环境。
四、培育一批特色产业
各地针对本地实际和资源禀赋,通过“三个相结合”培育特色产业。一是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相结合。武汉市黄陂区返乡创业能人带动打造“木兰花乡”景区,实现了“农民变员工、农田变花园、农村变景区”;恩施州把“女儿城”打造成创新创业的“梦想小镇”;钟祥市把莫愁村打造成“湖北民俗民艺第一村”,实现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二是与劳务品牌建设相结合。积极引导“十大劳务品牌”领军人物返乡创业。鄂州市依托“燕矶金刚石”劳务品牌培育产业集群,目前共有金刚石刀具企业700多家,从业人员2.23万人。浠水县依托“浠水窑炉工”劳务品牌,培育规模以上企业79家,年实现产值60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70%。三是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实现由“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向“创业一人、致富一方”的转变。十堰市大力引导返乡创业企业建设扶贫车间,探索出厂房式、居家式、基地式、融合式四种模式,建设扶贫车间235个,带动1.14万贫困劳动力就业,形成了香菇、袜业等产业特色,促进了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致富。
五、举办一系列推介活动
一是举办返乡创业推介活动。今年10月,省、市、县三级联动依托内蒙古湖北商会在呼和浩特举办“我兴楚乡、创在湖北”返乡创业推介活动,150多名鄂籍企业家参加,当场就有多名企业家与家乡人社部门对接。麻城等地通过在外商会组织,结合招商引资引导返乡创业。推动驻外劳务机构从组织劳务输出向引导服务返乡创业转型。二是表彰一批先进典型。开展了“返乡创业明星”等评选表彰,正在开展首批10个返乡创业示范县、20个示范园、100个示范项目评选,今后将定期评选,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举办返乡创业大赛。全省各类返乡创业赛事如火如荼,襄阳市举办首届返乡创业大赛,对十强选手颁发1至5万元扶持资金,荆门市举办了“创在荆门最美人物”分享会,随州、鄂州等地纷纷办赛,在全社会营造了持续关注返乡创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