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人社局全力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承诺事项落实落地取得成效
发布时间:2024-11-26 打印本页
年初以来,通辽市人社局按照市委、政府安排部署,采取务实管用举措,全力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承诺事项落实落地。
就业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一是重点企业用工得到保障。全面落实《通辽市加强人力资源保障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奖补政策,举办“吉南辽北蒙东”六市一体化协同发展联合招聘会,全区秋季招聘会在通辽启动,113场次大型招聘会提供8.37万个岗位,达成就业意向超过9700人次。“政校企”联盟培训企业职工4300人次,全市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77万人次。二是“零工”服务质效全面提升。进一步规范“零工市场”建设标准,在“零工市场”举办小规模招聘会33场次,线上“通辽零工”发布信息5.44万条,实现用工超过1万人。三是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6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142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469人,农牧民转移就业43.6万人,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社保工作质效持续增强。一是养老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在全区率先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千村覆盖”工程,列入市政府年度民生实事,目标村参保率95.64%,提前达到年度目标。减征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1.8亿元,落实1.3万人社保补贴9000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月人均待遇超过200元,达到全区中游,在扎鲁特旗开展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试点,减轻企业负担,吸引更多群众主动参保,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98.5万人,较2023年底增加5万人,完成年度任务101.33%,进度排名各盟市第一位。二是工伤预防不断强化。对矿山、机械制造等四类行业25家重点企业465人开展工伤预防培训。在全区首先启动补充工伤保险,全市41家单位1901人投保,分散化解了用人单位工伤风险,为职工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三是经办服务进一步优化。在全区率先试点“同审统办”经办模式,规范服务标准,设置联办窗口,实行“科长值厅”,社保业务基本实现“网上办、掌上办”,线上“一网通办”平台办理业务16.47万件,线下“综柜平台”办理业务11.56万件,建成487个“就近办”社区服务网点和社银一体化服务网点,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服务24.33万次。
人才驱动效能更加凸显。一是发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主渠道作用。已经完成招录1915人,2025年全区事业单位通辽市还将招聘2318人。二是人才引进工作取得新突破。建立优秀青年人才储备库,对博士“随时报名、随时考察、随时入编”,累计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引进人才334名,其中博士19名、硕士229名,引进的博士、“双一流”硕士数量和比重均创历史之最。在科尔沁区开展“事业编企业用”试点,为龙马集团引进6名、梅花集团引进3名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发挥作用明显。三是校地合作更加深入。与中央民族大学、吉林大学等7所重点高校签订合作协议,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68名优秀师生参加“名校学子通辽行”活动,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了解通辽、认识通辽、到通辽工作。
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一是根治欠薪成效明显。开展根治欠薪专项治理,成立维权服务中心,开发启用“通薪码”,将已开工项目全部纳入预警平台实时监控,全市开展“双驻双查”313次,国家、自治区欠薪平台推送的2127条线索全部按期办结。二是仲裁效能进一步提升。成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各级仲裁机构全部入驻“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发布劳动争议纠纷典型案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100%,居全区各盟市首位。三是电子劳动合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拓展电子劳动合同智能化、数字化应用场景16个,全市累计签订12.32万份,总量始终保持全区第一,“四上”企业全覆盖,20人以上企业覆盖率达到59.48%,全区电子劳动合同现场会在通辽市召开。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终点,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通辽市人社局将始终保持奋进的姿态,持之以恒地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不断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质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优质的人社服务,为通辽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王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