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质量充分就业再发力
(一)供需对接促进企业和技能人才“双向奔赴”。实施“乐业上海优+”专项行动,通过高密度招聘活动和稳就业政策,更好服务广大企业。在原有响应企业用工需求机制的基础上,开发并上线需求填报信息化平台,企业可通过这一平台系统及时填报缺工信息、培训需求等,人社部门及时跟进,提供服务,满足需求。打造升级新版的“上海公共就业招聘新平台”,汇集更多供需资源。依托“15分钟就业服务圈”站点,对所在地区的就业人群开展就业需求排摸、岗位筹集、供需匹配、能力提升、援助帮扶和创业指导等服务。
(二)“一降一补一返”政策组合拳,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截止7月底,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减轻企业社保负担53亿元。对招用应届毕业生等4类群体的企业,符合条件的,发放相关就业补贴。出台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0亿元,60多万户用人单位受益。上述减负举措均已实现“免申即享”。
(三)全方位支持创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实施创业担保贷款新政策,健全覆盖创业“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扶持链。将创业组织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上限由原最高300万元调整为最高400万元,对其中符合本市产业发展方向的先导产业和重点产业的创业组织,额度最高提到500万元。优化“创业担保批次贷”,白名单企业担保由事前审批转为放款后备案,放款时间由原来的平均6周左右缩短至3周左右。创业担保贷款借款人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的,给予贷款实际利率50%的财政贴息,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整合和聚集全市各类创业服务资源,积极培育发展创业孵化基地、院校创业指导站等各类创业载体。打造“海纳百创”公共创业服务品牌,举办各类主题创业活动,积极营造创业氛围。2024年1-6月,创业帮扶1.02万户。
二、人力资源要素服务再创新
(一)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和开发利用。制定出台《关于促进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上海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一系列产业扶持和激励政策,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伯乐”奖励计划、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人才引进、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诚信机构选树等一系列工作。在此基础上,各区人社部门也都推陈出新,分别制定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聚焦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创新发展、能级提升、人才引进等多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有效促进了产业集聚和高质量发展。今年年初举办上海市首届人力资源服务洽谈大会,为人力资源服务领域搭建交流展示、供需对接平台。据统计,全市现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4000余家,2023年全年营业收入超5300亿元,产业规模保持全国领先。
(二)技能培训“上海方案”,着力提升人岗匹配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顶层设计,制定实施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校企贯通、多方参与的上海职业技能培训新方案。建立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开发和更新机制,出台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发布100项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和33项新技能培训目录,聚焦人工智能等三大先导产业,以及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民生保障领域急需紧缺重点行业技能人才需求,加快培养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技能人才。
(三)推进专技人才队伍建设,更好释放人才红利。深入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坚持“破四唯”“立新标”并举,通过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畅通晋升渠道、优化服务体系等措施,实现了职称制度改革的阶段性目标。截至2023年底,累计出台25个职称系列改革办法,各层级职称评审专业超300个,同时引入国际评价标准,发布境外职业资格认可三清单,贯通境外职业资格比照认定职称制度。今年7月,聚焦新职业,创新发布《上海市工程系列数字技术专业职称评审办法》,为数字技术14个方向的专业人才评价提供专业支撑。
三、劳动关系治理水平再提升
(一)加强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推动各方互利共赢。积极推进本市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引导企业依法用工,不断提升用工管理水平,发挥正向引领作用,引导职工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目前,上海市和谐劳动关系达标企业共1.1万户。同时,推动实现全市街镇调解组织全覆盖,构建起以街镇调解组织为主,园区、企业、行业等调解组织为辅,相关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体系。
(二)推进“劳动解纷一件事”改革,提升纠纷解决质效。立足方便企业群众,围绕劳动争议申请、办理、化解全周期,建立完善“1+2+5+X”工作体系。“1”即实施监察仲裁“一口受理”,企业群众反映诉求“进一门、能办成”。“2”即整合基层劳动关系“两支队伍”,并下沉至街镇,主要开展劳动争议的网格化发现化解。“5”即主动对接法院,在企业集中的园区联合设置劳动争议“调、裁、立、审、执”的“五位一体”一站式服务。“X”即实施“劳动解纷+就业帮扶”,在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的同时,为已离职且有再就业需求的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推动案结事了人和。
(三)优化包容审慎监管,服务保障各方权益。推行人社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依据市场主体的劳动保障守法诚信记录,扩大“双随机”抽查免查范围,做到对诚信企业“无事不扰”。
四、惠企便民服务再优化
(一)推进数字人社建设,高效服务便企利民。实施数字人社建设行动。2024年,以打造“智慧好办”服务3.0版为目标,聚焦33项法人和个人高频事项,不断提高人社数字化经办服务水平。2024年上半年,上海人社政务服务总客服12333热线服务企业群众281万人次,即时解决率95%,工单按时办结率100%。“一网通办”在线人工帮办共处理1.5万余件,接通率100%,一分钟响应率99.98%。
(二)深化“社银直联”,人社便民网络不断扩围增效。今年全力推进“社银直联”项目,首批联合本市9家银行,在1600余个银行网点,提供查询参保人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情况、个人享受城镇基本养老金情况等8项社保服务,打造“家门口的社保”,把社保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同时,在部分银行网点设置社保网办专区,提供企业职工就业参保登记、企业职工退工和停止缴费登记、企业职工退休“一件事”等高频业务办理服务。
(三)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解决企业群众难题。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依托“一网通办”大数据平台,整合办理环节、强化跨部门协作,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近年来已实现了“退休一件事”“稳就业一件事”等业务流程再造,实施了“就业参保一体化”优化改革。
(四)惠企政策精准推送,有效减少企业温差。整合人社政策,在局官网设立“优化营商环境”专栏,形成《人社惠企政策服务包》《就业创业培训政策电子书》等,便于企业快速查找。聚焦人力资源产业,归集10余家部门相关政策共85条,形成第一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专属惠企政策服务包。今年4月以来,集中开展人社政策“进校区、进园区、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惠企政策广泛覆盖,受到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