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市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智慧化为导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加速解决劳动争议方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构建分层递进、衔接配套的“四化”全环节劳动争议预防化解机制,提升争议处理效能,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一、坚持源头治理,推进宣传预防精准化
开展助企服务。持续开展“百名调解员联千企”、青年仲裁员志愿者联系企业、“仲心护航”宣传服务月活动,为企业提供劳动用工合规管理咨询、法律政策宣讲等服务,从源头预防和减少争议发生。发布年度典型案例。连续9年发布十大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引导企业依法规范用工、劳动者理性表达诉求。加强大数据分析。定期对各行各业争议案件进行深度分析,提出对策建议,推动压紧压实行业主管部门和属地政府争议源头预防化解责任。
二、夯实多元调解,推进矛盾化解属地化
推动基层调解组织实体化。制定自贸试验区实体化调解组织建设标准,配强调解队伍,加强基础保障,在自贸试验区范围内的12个街道(乡镇)、6个园区组建实体化基层调解组织;在京东、滴滴、顺丰等头部企业建成33家新就业形态调解组织,促进争议就近就地化解。强化调解联动。实现工会调解组织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全入驻,试点人民调解组织入驻仲裁机构,增强调解合力,最大限度柔性化解争议。实行调解补贴政策。引入律师及专家学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基层调解并给予补贴,按照以案定补方式,协调财政部门予以资金保障,有效提高调解成功率。
三、创新办案模式,推进案结事了高效化
推行“案前调解+速裁”办案模式。协调编制部门开展仲裁机构速裁庭建设,对调解不成或不愿调解进入仲裁程序的争议案件,实行繁简分流,缩短办案周期,最大限度节约企业群众时间和精力成本。开设仲裁派出庭。在全市设立15家仲裁派出庭,通过上门调解、就近庭审的方式,快速化解争议。增强部门联动。针对集体劳动争议,公安、金融监管、市场监管、司法行政、工会、网信等多部门协同处理,发挥各自在跨省市协调、现场处突、人员管控、资金监管、法律援助、促和促调、舆情引导等方面职能优势,确保案件快速平稳有序处置。
四、强化数字赋能,推进省时减负便利化
实行全流程在线办理。2023年上线运行北京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网上服务平台,打造由手机、电脑、自助机、互联网仲裁庭全面支撑的在线办理体系,实现业务全流程在线办理,为企业群众提供“7×24小时”不间断服务。探索引入人工智能进一步优化升级网上服务平台功能,促进案多人少矛盾化解由“靠人力挖潜”向“靠科技增效”转变。推行仲裁文书电子送达。出台仲裁文书电子送达规范性文件,总结自贸区试点结案类文书电子送达经验,全市全面推行各类仲裁文书电子送达,提高仲裁文书送达效率,减少当事人跑腿次数。
2023年北京市仲裁机构受理案件量增幅下降50%。全市基层调解组织成功调解争议3万余件。近三年来,实现80%争议案件、90%重大集体争议案件在仲裁阶段彻底化解,未进入诉讼程序。网上服务平台上线以来,约1/4的争议实现网上办理,电子送达仲裁文书3.4万余份,进一步便利了企业和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