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

回到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扶贫典型

“小代书记”一片赤诚为家乡——记“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代东援

2020-01-14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video:代东援-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
  2018年6月11日,深夜。

  凌晨三点的乌鲁木齐,城市的灯光次第熄灭。代东援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此时,他脑海浮现的,是800公里外的库车市阿拉哈格镇。那里有同他朝夕相处的各族农民群众、与自己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的“亲戚们”。一次次“小代书记”亲切的呼唤,让他的思绪重新回到2012年,大学毕业选择去向的青春岁月……

  扎根基层 回报家乡

  “你对工作地点有什么要求?”

  “我服从组织安排,尽量把我安排到最偏远的乡镇。”

  2012年7月7日,土生土长的新疆人代东援从中南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北京的机会,放弃了高薪的职业选择,带着回馈家乡的梦想与热情,选择来到新疆库车市阿拉哈格镇综治办,把自己青春中最宝贵的8年献给了阿拉哈格。

  阿拉哈格镇距库车市35公里,全镇4.56万人,是自治区级的维稳重点乡镇。为了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刚到阿拉哈格的第一个月,代东援就跑遍了全镇25个行政村,记住了通往每一个村子、每一个小队的道路,用极短的时间掌握了全镇的基本情况。同时,他还利用下班的时间学习业务工作和各项稳定措施的有关知识,没日没夜的在办公室里补习“充电”。

  青年时代,选择吃苦就选择了收获。2012年的阿拉哈格镇,自然条件恶劣,基础条件差。照片保留着镇民们对家乡原来的记忆:镇上没有树,没有路灯,没有平整的硬化路。北风呼啸,不时就有一面黄色的沙墙袭来,影响着村民们的正常出行和身体健康。

  代东援的父亲不会忘记,自己2012年12月在阿拉哈格镇见到代东援时的场景:这哪里是他意气风发的儿子?眼前的代东援蓬头垢面,一身朴素衣装,与同伴蜗居在临时搭成、不足十平米的宿舍里。屋外寒风凛冽,自来水管冻住了,只能顶着风,拿着桶,步行15分钟去镇上打水。

  “这里的条件太差,快回去吧!”在探亲的时候,在电话里,在逢年过节的聚会中,代东援的家人们都劝他放弃现在的差事,选择一份在市区里上班、更体面的工作。当年的同伴先后一个个离开阿拉哈格,面临着一次次的抉择,他始终选择留在基层。

  “生命中想要得到跨越式的发展,就必须跳出城市的舒适区,去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迎接未知的挑战。”代东援说,同阿拉哈格8年的相伴,让自己从一个懵懂的青年,变成了一个了解民生疾苦,每天奔走在路上的“土村官”。“这就是我的初心所在,是我的人生价值实现所在。”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每当思想懈怠时,他总会翻出手机壳后夹着的“小卡片”,这内容不是别的,而是入党誓词。回顾当初那份初心和信念,一切不开心和不如意也会在短暂的沉闷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

  “小代书记对我特别好,每次过来都关心我的生活。”

  “小代书记把我最困难的问题解决了,我和邻居们都感谢他。”

  “代DADA(父亲)帮助我上学,鼓励我读书,他告诉我不能在家闲着,要靠自己努力工作。”

  ……

  走在阿拉哈格镇,提起代东援,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他用自身的一言一行,诠释着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屁股坐在炕头上,双脚插进泥土里。每天完成日常工作之余,走访镇上各村是代东援雷打不动的习惯。他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每周走遍25个村一次,这让他每天都工作到晚上八九点,甚至直到深夜都停留在有困难需要解决的村民家。

  2017年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袭击了村民余光勤的170亩棉花地。到余光勤家走访的代东援了解到情况,在棉花地里一亩一亩地走,一棵一棵地看,随即联系了农业局、保险公司,第一时间完成了理赔的各项手续。

  “我交到了一个当官的好朋友!”余光勤说,现在一有问题,就会电话咨询代东援。

  这样的故事,在阿拉哈格镇太多太多。村民们没人打扫的院子、卖不出去的果子、上不了学的孩子,都是代东援的心头大事。

  “小代书记亚克西,是我的好儿子!”走进古丽尼沙汗·肉孜的家,年逾七旬的老人迎了上来,紧握着代东援的双手不肯松开。脑萎缩的病痛多年困扰着古丽尼沙汗,代东援通过多方联系申请了5000元住院治疗费用,并自掏腰包帮付了老人住院期间的生活费用。办慢性病证、住院手续,买药品……所有的麻烦事,都被代东援一手包办。

  院子墙上,代东援与古丽尼沙汗一家的“全家福”格外显眼。“亲戚做的事,都没他做的事多!只有自己的家人儿子,才能为我想得这么多。”提起代东援,古丽尼沙汗的眼泪流了下来。

  “他解决的,不仅仅是一件件看得见的困难,更多的是带给村民们生活的希望。”代东援的同事李国琦这么评价他。

  点滴小事,汇聚民族大爱,代东援与各族群众之间的民族团结之花默默盛开着。2019年3月,他荣获库车“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先进个人。

  一片初心不改 一腔热情不灭

   2018年2月,代东援参加自治区遴选考试,以高分考入自治区人社厅直属机关工作。即使远在800公里外,阿拉哈格镇的每一个举动都在他的密切关注中。

  “原来的微信工作群,他没舍得退出,每隔几天就会问问镇上的情况,看看我们拍的村民视频。”阿拉哈格镇综治办干部阿卜杜热木·热合曼说,代东援是一个“念旧”的人。

  半年来,在全疆干部开展“两个全覆盖”活动期间,利用下沉机会,代东援又来到阿拉哈格镇,在团结群众、拉近干群关系的同时,他都要到各个熟悉的角落看一看、走一走。

  6月11日,自治区召开了“新时代激励干部新作为和加强改进选调生工作座谈会”,犹如一剂猛药,唤醒了代东援过往几年的青春回忆。

  “我要带着人社精神,回到自己熟悉的南疆,回到奋斗的地方——阿拉哈格镇,继续奉献基层。”一晚斟酌,数易几稿,代东援做出了人生中最艰难、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决定——向组织递交报告,重回阿拉哈格镇。

  “做完决定,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代东援说,面对他人的困惑和追问,他只用一句话带过:“因为这里是我奉献青春、培养我成长的家。”

  小代书记回来了。被任命为党委副书记的代东援,率先制定出一整套稳定的运行机制、环环相扣的工作措施。仅在2018一年内,他调整村“两委”班子81人次,从后备干部培养选配51人,优中选配了15名国家公职人员担任村党委书记。他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为党组织新发展入党积极分子483名,发展党员90名。他深入调查,制定出口口相传、通俗易懂的小故事,积极引导群众学法、知法、懂法,在全县广为推广。

  工作忙碌,最让代东援感到愧疚的是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五一”“国庆”“中秋”“春节”……和群众在一起的时光,远远多于对自己家人的陪伴。

  2019年五一假期,不知道是第几次答应陪伴家人共度节日的代东援食言了。为了不让自己的帮扶群众失望,代东援又一次自费买上了节日礼物前往村民家,又一次让自己的妻儿落了空。

  “我们从上大学,到现在孩子快四岁,一直都是异地。现在,我们在同一个县城,距离30公里,结婚5年,每天通话时长小于3分钟,微信信息小于8条,每周见面小于2次,每次见面时长小于12个小时。”在代东援妻子写给他的邮件中,清楚写着两人见面和沟通的次数。而这封邮件,也是在代东援2个月后查看邮箱时无意发现的……

  “我毫无怨言,因为我给了自己时间……敬亲爱的基层公务员。”参加工作近两年时,代东援在朋友圈里发的一条动态,或许能解释他8年的热忱、奉献与牺牲。虽然没有配图,但简短的几句话里,处处流露着对阿拉哈格的憧憬和期待。

  为了当年的初心和梦想,牢记使命,坚守者们用他们的不懈努力,获得了幸福的喜悦。今天的阿拉哈格,正一步步变成代东援们期待的模样:村道宽敞整洁,全部都是柏油路;院里、村口、路边种上了沙枣、胡杨、红柳,植树造林化荒漠为绿地;村民们穿着漂亮的衣服,露出自信的笑容;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处,为了更美好的明天携手奋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代东援说,他有信心、有能力,让自己的青春,在南疆的沃土上继续发光发热。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京ICP备09079694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230

网站标识码bm150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