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

湖北应城:着力推进信息化监管 守好农民工“钱袋子”
发布日期:2021-11-02                               打印本页

“每天打卡上下班,每月15号工资直接打到卡里,我现在也是‘月薪族’了啊”,湖北省应城市农民工姜某高兴地说。姜某在该市一工程项目做模板工,该项目于去年8月纳入农民工工资信息化监管平台,农民工每天打卡上下班,每月工资直接发到银行卡上,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从平台上实时、动态掌握该项目农民工实名制、工资发放等方面的情况。通过信息化监管,项目用工管理规范有序,行政部门服务更智慧高效。

去年以来,湖北省应城市紧盯营商环境优化,打造“无欠薪城市”,积极推进农民工工资信息化监管先行示范区创建,重点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信息化闭环监管改革,积极探索非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信息化监管模式,以“小切口实现大转变”,着力解决主体责任延伸、监管信息孤岛、政务服务不优、覆盖领域不全等问题,用心、用力、用情解决农民工的忧“薪”事,农民工“钱袋子”。

一是压实主体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将监管关口前移,将主体责任压实到乡镇一级,在信息化监管平台中给乡镇分配监管账号,各乡镇对本辖区内工程建设项目落实信息化监管机制负总责,对在建和新开工项目摸排巡查,对辖区新开工项目,乡镇第一时间在信息化监管平台中建档,项目开工即纳入信息化监管,及时掌握本辖区在建工程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5项制度落实情况,并根据系统预警提前发现风险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

二是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化监管系统,将住建、交通、水利、农业农村、电力等行业主管部门,银行,用人单位,人社部门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汇集,实现部门信息互联互通,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建立“一点预警,部门联动”的联动机制,各部门开展联合督办和分片巡查,充分发挥部门监管合力。利用大数据强化风险跟踪预警,根据项目及企业不同风险等级实施分类监管,真正做到有事必呼、无事不扰。

三是优化政务服务。信息化监管改革前,企业办理缴纳工资保证金、设置维权信息公示牌、开设工资专用账户、安装考勤通道等,要到人社、银行、软件公司三个部门办理,跑8次,至少得5个工作日才能办结。推动信息化监管改革后,通过“一张清单”将办理事项、联系方式告知到位,“一本手册”将操作方法、政策法规宣传到位。采用“预约时间、上门服务、当场办结”服务模式,项目开工后相关部门即上门服务,现场指导办理一系列相关工作。不断优化和完善平台功能减少了项目代发工资时需要报送的支付申请表、工资表、数据报盘等资料,服务更加便捷优化,实现让企业零跑腿,让数据多跑路。

四是减轻企业负担。该市对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实施差异化缴存,对同一个总承包单位、同一个实际承建人在本市辖区内完成1个工程项目,无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其下一个工程项目工资保证金减半收取;2个项目无拖欠的,按三分之一收取;3个及以上项目未拖欠的,免收工资保证金。同时,发挥市场化担保机制作用,以保险、保函等方式替代现金缴纳工资保证金。实施信息化监管改革后,该市共减免工资保证金300万元,收取保函4个,替代工资保证金325万元,真正为企业松绑解负

五是延伸信息化监管领域。积极探索非工程建设领域企业信息化监管模式将劳动密集型企业、第三产业的用工管理逐步纳入信息化平台,探索实现建设和非建设领域的信息化监管全覆盖。通过结合线上书面审查、“双随机”抽查、投诉举报核查等多方数据,实现项目、企业诚信等级评价,实施分类监管。目前,该市已将21家非建领域企业纳入信息化监管平台,录入员工信息1832条。

应城市开展农民工工资信息化监管先行示范区创建后系统共录入工程项目48个,涉及农民工9123人,实现银行代发农民工工资1.26亿元纳入信息化监管的工程建设项目和非建设领域企业实现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